岁月如梭,时光如流,眨眼间入职立德残障团队顺义项目部已有一年光景。立德是我对社会工作形成第一认知的机构,也是社会工作行业的标杆。身为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研究生,我很荣幸加入到立德大家庭当中,参与立德方方面面的专业实践。现将这一年的实习收获和感悟说与大家。
一、工作总结:
我是2022年7月4日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立德社会工作事务所,加入到立德残障增能团队顺义项目部,成为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孤儿残疾人职业康复项目的执行社工,以及顺义区空港街道温馨家园社工项目的协助社工。
(一)立足本职
1、在顺义区空港街道温馨家园社工项目中,主要辅助温馨家园进行日常活动开展、辅具服务、电话访视、微信群建设以及特困家庭入户等工作,共参与80余次活动,服务60余人,2000余人次。在文体活动、心理服务和职康服务初期活动中,我第一次以专业社工的身份接触到残障人群,并面对面地与他们互动交流。后来在督导帮助下,我主动对北京市残疾人政策、网上服务平台以及残疾类别、等级等内容进行学习,强化了对温馨家园残疾人实务活动的熟悉和操作。为了提高残疾人服务覆盖率,我同督导开展服务下社区、入户走访等活动,真正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生活状况,收集残疾人需求和问题,使实务工作流程和内容设计更好地贴近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灵活自如地开展专业助残工作。
2、在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孤儿残疾人职业康复项目中,我负责设计活动、收集档案材料、形成可视化成果、撰写个案服务案例等,共开展35次小组活动、10次主题融合活动及15次个案服务,服务23人,774人次。期间,通过开展坐公交、坐地铁、观看工作日早高峰、全国助残日拓展活动以及“走亲访友”温馨家园合作联谊活动,帮助休养员“走出去”;通过心理画像、OH心理卡牌、“家庭”和“残疾”的公开讨论,增加休养员爱心和感恩心,接纳认同自身残疾身份;通过“一顿饭”“一场卫生打扫”“房屋租赁政策解读”等设计,提高休养员独立生活能力,并获得购买方多次称赞和感谢。
3、进行个案服务时,要深入了解孤儿残疾人的身体状况、院内表现及内在心理动态,让同理心和社工专业性并存。当了解到个案人员小L不被街道接收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后,社工通过倾听、对话帮助小L宣泄情绪,并链接心理老师让小L看到自己的努力,保持积极心态,还链接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一番努力下来,小L由一开始对社会、对他人的消极看法转变为社会虽有复杂性但社工和老师是值得认可和信任的。
个案服务实行一人一案,要与案主建立专业的信任关系,精准评估案主的基本情况、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并对其进行相关能力建设训练和监督。同时,还要加强案主的自我认知,帮助其接纳自身残疾事实,增强其展望未来的自信心,获得案主积极的沟通与反馈,从而形成完整的个案人员档案记录和丰富的个案经验。
(二)团队配合
作为残障团队的一份子,我团结奋进、乐于助人,注重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工作之余,先后为朝阳区、顺义区、经开区的项目提供服务支援13次,参与了高丽营温馨家园助残服务、小红门温馨家园换届选举、失独老人慰问项目、社区治理邻里节、经开区残联成立等活动。
与团队有效配合也是我获得专业成长的一大途径。通过协助社区治理团队组织慰问失独老人,以及支援社区邻里节,我深入了解了不同人群的生活面貌和服务需求,对于其中可应用到残疾人服务的元素和方式进行吸收借鉴。例如将治理团队的打卡集赞服务形式应用到二福项目中,激发了休养员参与拓展活动的热情。另外,通过参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残联成立工作,包括档案材料准备、人员分工、流程排练等内容,学习到大型会议的工作筹备经验。
(三)服务创新
1、受领导和同工们启发,二福设置了“走亲访友”系列活动,联动仁和镇第一温馨家园只是第一站,安华学校、仁和镇第二温馨家园、后沙峪温馨家园等都将持续开展联动活动。
2、“三步走”课堂服务模式。通过知识讲解、模拟体验和社会实践,逐步提高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第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由专业老师主讲;第二步休养员亲身体验,借助模拟道具并链接院内的情境模拟和社会资源进行;第三步让休养员独立去完成外出拓展活动,福利院工作人员与社工做好保护措施,地点以福利院为中心向外扩散,且活动目标要具体可行且务实。通过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对比,让休养员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自信和社会期待。
二、经验归纳
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认知,反思自己的专业价值。在与空港街道温馨家园辖区残疾人和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休养员相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对社区残疾人和孤残人员两者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与其他残疾人不同,孤残休养员家庭支持缺乏,生存环境和同伴固定,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严重不足,难以支撑走入社会生活。所以,要注重提高休养员以三种类别为主的社会认知,并在心理、知识学习和社会参与三方面进行介入。三种类别是指:一是社会活动,二是生产活动,三是社会辨识能力。通过增加社会实践、外出体验——“走出去”、“吃穿住行用”知识学习和实践——增加独立生活能力、心理课堂——不否定、接纳到认同自身残疾情况,帮助孤残人员完成走出福利院、进入社会这一复杂艰难历程。
三、自我反思
1、应该善用“优势视角”,发现残疾人优势和闪光点。项目伊始,对项目活动中涉及“家庭”、“残疾”等内容曾进行有意避让,但随着项目延续,进行专业价值反思,对残疾人能力和心理抱有期待,并相信他们的认知接受上限。
2、温故而知新,理论学习与经验学习需要更好地结合。随着项目延续,工作内容和职能将不断更新,从而对助残工作知识和理论技巧的学习有着更高的要求。
3、加强系统学习能力,提前做好规划,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做一个“有计划”“有责任”“有使命”的社工。
万里之船,成于罗盘。感谢立德的信任,让我以执行的身份参与二福职康项目,给我进入和参与社工实务的机会;团队组织的各种培训为我提供了多面的学习平台,让我在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过渡阶段,更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未来的生活。我已整装待发,准备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