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精创文化

淬炼“心智模式”,我们需要成长

     

 

   

    孟子曰:“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是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的文章,很早就明白的道理,现实中是否真的做到了呢?如今走入职场的我们,是否也在“能”或“不能”中摇摆呢

     

——“有没有能力做”和“是否愿意做”这是两个概念

 

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自己的思想禁锢,明明可以做到的事,一个任务下来,第一反应:“我不能”“我做不到”,开始或许确实不会做更多的是不想做、不愿意做,宁可休息不愿尝试,久而久之,便“真的不能了”

 

比如方案书撰写,是真的不能吗?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位在立德工作三年的同工说:从来没写过项目书对方要求太高了时间太紧了担心写的不是对方所以不会写一个从未接触和涉猎的全新项目领域可能手上可用的资料仅仅是录音,甚或是一句话要求在半天写出来是有点困难,,那也必须迎头而上,不能推托因为敢于尝试也是一种成长

 

再比如案例撰写,真的不会写吗?

今年职称评定,通过率非常高提交率非常低,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大家项目量大”“日常太忙了”“回家太累了,只想好好休息一下等等。而在提交的案例中可以发现,没有标题、没有主语、字数很少、逻辑不清晰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难道是大家真的“不会”“不能”吗?这里面折射出来的是大家做事情的态度问题。

 

—— 跨出第一步,“我不能”转向“我试试”

 

有时候,给自己一个机会,或许你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很多事情,不是等我们有能力了完全学会了、掌握了,再去做因为机不待人!我们要敢于去尝试、去突破,把“我不能”改为“我试试”,哪怕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呢?能力是在不断尝试中历练起来的,没有“谁与我争锋”的豪气和耐力,在工作中是不会独挡一面的。

比如财务报销监测也需要带项目,新同事开始特别发怵,对财务不敏感担心出错,自己只好给自己打气硬着头皮上,磨练几次之后,现在已成了团队财务小达人;

 

——“主动为之”有的放矢

 

作为一线社工承担和执行项目每个项目有既定的指标,即便“不想为”也需要“为”;而作为支持部门(监测部项目指标除外),多数情况没有明显界限,很多工作是“主动为”,也需要这种“主动为之”比如经验材料,参加内部评审有感而发总结《评审工具包》,进行投标主动思考设计《招投标指引》、为了更好监测设计《监测指引》等等;

若说哪些是“不能”,社工确实不是万能,例如政府有时候把本该自己写的报告抛给社会组织,报告内容包括残联进年来工作内容、成效、下一步计划等,且不说我们有无素材和资料,即使“能为之”,也不宜“主动为之”。反之,有些工作不是支持部门故意“不为”,例如专家维护、专家拓展、专家团建,方案早设计好只是现实落实过程中变数太多(时间不对称等)“不为之”。

 

——淬炼“心智模式”

 

“能不能为”和“愿不愿为”也折射出了一个人的心智模式,涉及到深层次问题心智模式是一种客观的心理存在,它影响着我们的观察、思考、决策和行动,从本质上看是一个自省、学习、创新和变革的过程它还涉及到认知框架、思想路线和行动导向问题社工行业有其特属性所面临的困难、要求、压力也与众不同甚至超乎寻常我们要不断塑造和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需要更强的自省力、反思力、觉察力、自律力;只有自己真正变得强大,遇到问题才有更强的掌控力和应变力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