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精创文化

垃圾分类,社工机构的新机遇,新挑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他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一下子,垃圾分类变成了新时尚,不再是人人身边的小事,而是举国大事。 

垃圾分类的源头是每一个个人,场所是社区。垃圾分类既是社区治理的重点、又是难点、更是痛点。碍于多种原因,目前把垃圾分类做出质量、抓出实效的地区和城市并不多。 

垃圾分类上关乎“政绩”,下关乎“民需”,是未来一段时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点工作。当垃圾分类成为国家重点工程后,国家将投入更多的资源解决这个难题。社会工作在垃圾分类领域必将大有可为。 

过去,立德社工在执行各类社区环境治理项目时,都开展过涉及垃圾分类内容跟的活动。例如,南湖西里的环境治理项目、亚运村背街小巷治理项目、官悦新园邻里促融项目,甚至一些党员服务群众项目、志愿者动员项目都做过宣传垃圾分类的游戏、知识问答、旧物置换、环保课程等内容。但只凭社工机构的一家之力是很难彻底改变当前垃圾分类的现状,这需要全社会参与。 

推行垃圾分类,离不开社会倡导和社会动员。社会工作者用专业技术教育居民、引导居民,唤醒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社会工作者用专业方法发掘社区环保志愿者、培育社区环保类公益组织,解决垃圾分类的日常维护和监督问题;社会工作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直接设计解决垃圾分类难题的项目,并落地实施;社会工作者协调多元主体、链接多方资源,构建社区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

推行垃圾分类,社工机构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尤其那些擅长社区营造的社工机构,应该着眼长远,做好准备,研究垃圾分类的大政策、掌握垃圾分类的大趋势、总结垃圾分类的好做法、积累垃圾分类的好案例、设计垃圾分类的好项目、研发垃圾分类的新模式。 

今后,为了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中央和地方必然出台各类相关政策,社工机构进行相关的学习必不可少。例如,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提出到2020年底前,我国将在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届时我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垃圾分类的时间节点和目标都清晰交待了。熟悉各地垃圾分类相关法规条例或管理办法,可以让社会工作者开展垃圾分类时有方向指导、有政策依据。 

社会工作者要多接触国内外关于垃圾分类的好经验好做法。例如,浙江省金华市六角塘村“美丽家庭示范户”做法、上海市的“绿色账户”、福建厦门市的“大手拉小手”活动等。而国外像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也有很多先进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垃圾分类专项落地社区。社工机构根据当地垃圾分类相关法规条例或管理办法,设计出切合社区实际情况,居民实际需求的垃圾分类项目,在街道、社区党工委的领导下,协调团结社区多元力量,动员党员、志愿者、居干、居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打一场垃圾分类的“人民战争”。 

通过运营垃圾分类项目,社工机构从中总结经验、形成机制、提炼模式,产出一些适合大部分社区的垃圾分类元方案、元技术。尤其对于那些垃圾分类的试点城市、试点地区,迫切需要总结出一套垃圾分类的解决方案,在全国范围形成示范宣传效应,成为当地生态治理的一张新名片。社工机构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在垃圾分类领域立稳脚跟,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这种在新时代追求真善美的意识,需要社会工作者持之以恒的投入精力和行动慢慢培养起来,它不是国家的事情,而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只有转变每一个个人的意识,垃圾分类工作才能扎实推进,久久为功。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