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每月之星

七月之星梁婧(2017)

七月之星梁婧

初见梁婧,便对她的那双眼睛印象深刻,清澈又深邃。她不是社工专业出身,却有着公益的情怀和憧憬。说起与公益结缘,还得追溯到学生时代。梁婧是一名中共党员,高中时就入党,在师范院校读英语专业的时候,作为团支部书记,梁婧经常带领同学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逐渐地对公益产生了兴趣。

一个单纯的想法

大学毕业后,梁婧入职了北京的一家基金会,负责流动人口和农民工,项目落地在北五环外一个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村子里,为建筑工地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帮他们讨薪,对流动人口子女进行陪伴与支持。

梁婧说,在基金会的工资不高,但由于项目内容的缘故,她特别喜欢那里纯粹的氛围。那段时间,即便是冬天没暖气,夏天没空调,从村子到地铁要走很久,回家还要再倒两次公交,非常辛苦,但她仍然很开心。

辅导陪伴外来务工者学龄子女是梁婧做的项目之一,每天从孩子们放学到晚上九点,根据孩子们的需要,梁婧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设一些辅导课程并做一些活动,和孩子们共度业余时间。由于这些孩子们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多从事环卫、摆摊等体力工作,因此他们也特别渴望有更多的资源进入来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在那里的两年,让梁婧觉得特别有价值。

后来,这些孩子因为户籍原因,陆陆续续回老家读书或参加高考,和他们的接触越来越少,但仍保持联络和交流。“他们还记得我们,我们也记得他们,这种感情很深厚。”梁婧回忆道,“我自认选择的这条路没有错,特别能实现自我价值,特别能帮助到别人。这是一个单纯的想法。”

临“危”受命,突破自我

因为家庭原因,梁婧离开了基金会。然而她注定不是一个贪闲的人,在家这段时间,她一口气考了社工证、会计证、驾驶证,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明确的目标:从事公益项目管理。

来立德社工之前,政府采购项目对梁婧来说就是一块处女地,充满挑战又满怀好奇。亚运村创享计划是梁婧接手的第一个政购项目,接手时差两个月就要结项,时间紧任务重。但幸运的是,团队给予她很多支持,一起承担,一起努力,最终项目被评为朝阳区第二。在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她把政购项目摸了个透,等三个月实习期满,她就从一线员工提拔成了亚运村团队的部门主任。

作为一名团队的负责人,对于没带过团队的梁婧而言,这无疑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她说:“控制项目,只要把项目了解清楚,就可以管好项目。带人带团队,更复杂。”刚带团队的时候,梁婧看到团队成员工作完成度不够,就会亲力亲为,结果导致自己工作量越来越大,就好像一个人在承担几个项目,既希望做好项目,又希望按进度完成项目,一度让梁婧找不到自己的状态。“这时候还是团队,包括郭哥、楚姐、韩姐、任悦,找我谈心,告诉我怎么处理团队绩效与团队成长之间的关系,然后我渐渐明白,团队的成长,会带来边际效用递增。”至今回想起来,梁婧仍充满感激。

半年后,亚安团队成立,梁婧带的团队承担着十几个项目。梁婧认为,自己个人能力有限,必须学会利用团队力量解决问题,随着团队规模扩大,她越注重团队建设。不过相比带团队,梁婧还是倾向于做项目,价值感来得更直接,来立德的一年半里,梁婧一直在突破自己,她希望找到一个带团队和做项目的平衡点。如何带好团队,梁婧坦承自己尚在摸索中。她很清醒地认识到,做项目或带团队,前提是两者都会,才有选择的权利。“做项目不比做管理低一等。如果发现自己兴趣点不在带团队上,我或许还会去做项目。”一直留在营造团队的梁婧,相信团队与领导,足够支持她成长。

因为初心,砥砺前行

关于政购项目,梁婧也有自己的思考。现在的政购项目有点短平快,但社区营造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现在政购项目一年一考评,太急迫见到效果。北京社工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政府的依赖性比较大,加上现在政购项目的审核越来越严格、繁琐,原来考评就是中期考评和末期考评,如今街道、区里一道一道审核,应付考评的精力多了,投入到社区项目的精力相对就少了,有时也因疲惫而感到茫然。

然而梁婧并没有因困难重重而放弃。社区的居民需求是她最好的宽慰。她说,社区的那些叔叔阿姨,看到他们那种需要社工支持、需要社工帮助的期盼,会让自己找到出发时的初心,也获得很多力量。梁婧与同伴们培育过的居民队伍已成为她工作的支撑与前行的动力。对于机构,梁婧还希望,立德社工注入新的血液,让这个机构充满活力,也让未来的公益项目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督导评价:
社工,不仅帮助有困难的人,也会帮助有需要的人;不仅助人解决问题,更重要是助人有信念和能力;社工不仅致力于社会公平,也致力于社会发展。梁婧从帮助来京务工人群到帮助有需要的城市居民,从消除差异和不公平到推动社会发展和公民教育,都较好地体现了社工的特点,是合格的社工。还受任于危难之际,为立德赢得了好口碑,体现了至精至诚和共创共享。祝梁婧能继续突破自我,提升自我,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