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马春雷,90后一米九高个男生,在北京做社工
作者 | 于凯
一名社工到一个团队需要的时间也许不长,但经营至彼此珍惜的阶段所需精力一定很大,甚至需要深深的彼此认同和缘分。
今天,我为大家安利一名社工和他的社工团队。
马春雷2015年毕业于陕西安康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很多时候,他都是一脸笑意,让人忽略他稍显乐观背后的文艺和细腻,与他共事多年,我深刻的感知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专业风范。
我这样说了之后,你是不是也想了解一下这名有爱的社会工作者。
※ 他 ※
2016年2月,只身来到北京的马春雷,像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了与自身学业相关的行业,成为了一名社会工作者。
彼时的他25岁,踏实,认真,文艺,善良,一米九左右的身高使他很容易在人群中被人看到,众所周知,社会工作行业女性占比更高,北京的多数机构男社工很少,在团队中的他自然而然的承担起了更多。
当年的他就是个很暖的社工。他说:“现在行业里面女生很多,女生普遍都当成男生用,一个人要负担几个人的任务,很辛苦,还是希望更多的男同学加入到社工行业里来,多帮帮她们,大家一起让社工更好得发展起来。”
他很幸运,在15年,北京的社工行业传帮带氛围比较浓厚,项目操作正在一个趋于专业化的提升阶段,他遇到了自己的伯乐,一个老社工较多的团队。
刚开始时,他的服务对象是温馨家园的残疾人,作为年轻社工的一员,他也会在服务中偶尔出现小错误,在和督导的相处中产生困惑和冲突,甚至他也想过放弃,我在他曾经的成长中,看到了他的心态和状态转变过程。
※ 触碰专业 ※
初入职的他承担起了一场社区居民健步走的活动策划及执行,当时,在他的认知中,一场活动就是一件大事,让居民满意就是目的。因为考虑到第一次举办活动,他提前一星期便去场地进行踩点,因为场地太大,担心居民会在健步过程中走散,所以他提前进行了路线设计,手绘了地图,将公园的标志性建筑都用特殊标志在图上做了记号。
在路程中间还设计了居民需要完成的五个小任务。活动当天,他用了近三个小时设计的路线居民只用了20多分钟就走完了,并不成功。最后的总结中,督导对活动的设计表示了肯定,但他心里把这种肯定当成了激励,他知道自己这场活动缺陷很大。
第一场活动在他心中留下了挫败感,他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一句话“最烂的活动我都办了,还能有多烂”。他说虽然这句话看着有点消极,但从那以后,他的活动中再没出现过重大失误。他总会因为担心活动的成败彻夜难眠,以至于每次完成活动后都会在松第一口气时感到饥饿,这个习惯现在好了很多。
在入职的第三个月时,他协助做一个区级项目的结项资料整理,因为没有经验,一个材料整理了好久都没有眉目,压力较大。就如他所言,那时他感觉像落入了漩涡,天天挨骂,天天挨怼,甚至总在处于挨骂还是问领导之间这两个决定之间来回徘徊,内心有种刚转正就要离职的感觉。
当然,不服输的他最后还是按照督导给的结项清单,一项一项的捋清楚了资料,那天他跟自己赌气,做不完不许睡觉,那也是他加入团队后第一次加班,凌晨两点多才完成,第二天还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精神抖擞的去上班。
他说:第一次结项,因为不是全程做的,所以直到结完项都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参与感。
实践源于成长,当他开始负责项目时他很是兴奋,在第一次针对自己的项目进行汇报时,十分紧张,和督导站在汇报厅门口时,督导也看出了他的紧张。
问:“你紧张不?”
他:“肯定紧张,毕竟是第一次。”
答:“你认真的做了,付出了辛苦和努力,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认可,你是来告诉他们你做了什么,做出了什么,不是来承认错误的,没有什么好紧张!”
他负责的第一个项目最后以街道第一名的成绩(94分)成功结束。
从此,每次汇报前,他都会想到督导这句话,虽然不能很彻底的治愈紧张,但至少能给自己自信。
他说:第一次和购买方对接、第一次与服务对象接触、第一次带团队成员,我们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或好或坏,尤其是面对前所未有的事情时,首先出现的是心理抗拒,但如果我们一味的选择排斥,就很难去漂亮的完成一件任务。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面对第一次的时候敢于取舍和尝试,用平常的心去处理任何一件不平凡的事。
※ 接触带人 ※
他第一次带的人是一名实习生,那时的他入职6个月。在这名实习生在实践结束后,写了简短的心得,我想从实习生的角度,足以看出他对行业新人的责任心,也能看出他现今何以带出这么优秀有爱的社工团队。
“不知不觉中,已经两个月了。在来之前,觉得两个月是那么漫长;来之后,发现时间是那么的不等人。时间已过,学到的知识、可爱的同事和这段美好的实习经历都将一直被铭记。
刚到团队的时候,整个团队都在忙碌的结项状态,我就做一些小的协助,从志愿者到实习生再到负责人,我慢慢感受到了很多,并学会了用心。
第一次带活动便是和马春雷去温馨家园,没去之前各种担心忐忑,不知道怎么和残障人士相处,马春雷就和告诉我他们非常好相处,让我不用担心,比如可以准备一个破冰游戏,当然,我带的并不是特别好。
回去的路上马春雷告诉我多来几次就好了,他说:“你给他们一份微笑他们还你十份微笑,你用真心对他们就能感受到他们对你满满的爱”,听完他说的话我就没有那么沮丧了,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马春雷带领我写了很多关于暑期的活动实施方案,不停地修改,改了很多次才定下来。看到自己的写的东西能被实施是一件超级开心自豪的事情!能够来到这个团队并得到这么好的实习机会,我感到非常荣幸!谢谢两个月来对我照顾有佳的社工马春雷!遇见你好幸运~”
※ 他的团队 ※
2019年,他已经是一个8人小组的负责人,特殊的时期下,人员流动较大,两个团队小伙伴因为家庭原因离开了,不过,他顶着压力,稳住了军心。
他把新人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经验的,手把手带他们成长;一类是有经验的,按照团队规范和文化引导他们。
一开始他对新社工期待很高,布置任务时以为他们都会,其实他们并不会,而且憋着不问。这样的情况也使他开始反思,一方面可能是自身时间精力有限,工作布置得不够具体;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新社工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不想暴露能力不足,就如当初的自己。例如新人第一次去街道对接,事前没有给自己看对接主题,使得对接不全面,需要反复对接,造成项目进程延误。
他想新社工急于证明自身能力是一件好的事情,但事前还是最好向督导请教一下,所以,在后续对接和活动前,他都会更加主动问新社工是否需要帮助,为他们进行专业和文案支持。
他比较推崇唐僧式管理,让大家的十八般武艺尽情在各个平台发挥,鼓励活动方案加入他们的创造,不束缚主观能动性,只要能经得住“拷问”,就放手让大家做。活动过程中,即使出了差错,他也不干涉太多,只是记下来回头再讨论分析,确保团队成员完成一项工作的思路完整统一。
可能是温和敦厚的性格所致,他为团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他可以被调侃,但从不失去权威和效率,久而久之还得到团队成员的拥戴,只因这位看似肉肉的“唐僧”有一股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意志。
因为一心,所以团队,他始终相信他的团队,并且陪伴着他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成长,这是2018年,2019年两场一样主题的活动结束后拍的照片,夜晚,团队都很满足而幸福,虽然人少了,但是,同样的心和同样的情始终在这个团队中。
※ 社工朋友(都是温暖) ※
只要有“心”,我们就离专业不远。社工服务从“心”出发,因为真诚的心,我们获得服务对象的认可;因为努力的心,我们获得职业的发展;因为敏感的心,我们洞察社会热点;因为感动的心,我们明白付出的价值。马春雷,就是这么一个有“心”的社工。从处理小朋友在陌生环境的哭闹到服务对象对社工的理解,再到残障人士对社工的认可,充分展示了有“心”就会在专业服务道路上越走越远。祝马春雷在今后的服务中继续把有“心”的服务传递下去,用生命影响生命。
——张社工
如果用温和与阳光来形容他,我想也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你会感觉有这样的同事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社会工作者是一份职业,也是一种性格,而马春雷这两年的社工生涯形象正是这份性格的体现。无论是服务对象,亦或是同事与合作方,都期待他能继续在这份事业中发挥自己的光芒,让社工的善良照亮东方。
——于社工
对于工作非常有耐心,不仅在工作中给我很大帮助,并且在我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也主动的帮助我,是个乐于助人的好督导。平时在办公室也成为我们开玩笑diss的对象,但是和善的他从来不生气。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他都是个很棒的人。
——岳社工
马春雷在生活上对人真诚,热心助人,同事亲切的称呼他——大雷。在工作上努力认真,积极进取,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专业学习方面有实践,有思考,经常会为团队发展和同事专业成长提供帮助。
——李社工
※ 缘何坚持 ※
在社工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面对这些,他也萌生过转行的想法,但在服务中,受助者带给他的那些感动,一次又一次地支撑着他坚持了下来。
记得有一次,马春雷和同事们筹备一个残疾人展能活动,需要接送服务对象到指定地点参加展演。演出后,几个服务对象悄悄找到马春雷问,接送他们所需的车费是不是公费,如果不是的话,他们愿意和社工一起分摊这部分花费,以此感谢社工在这个过程中用心的服务,他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马春雷听后,心里暖极了,他说:“我觉得当时那些服务对象真的太可爱了,这种被服务对象体谅、理解的感受只有真正在项目中投入真感情的社工才能够体会到。”
“有时服务对象的一个微笑都能让我感动好久,那不单单是一个笑容,我知道那背后蕴含了很深的感情。”就像他说的,我想这也是很多社工都会有的感触和经历。
很荣幸和马春雷在一个机构工作,一个我心中优秀的男社工,至今单身哦,人品和专业都值得,2021年,愿你更好,愿这个行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