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半寸猢狲”,老北京人都熟悉,它是北京特有的一种三厘米高、供人们赏玩的精巧民间艺术品。
近期,后沙峪温馨家园在镇残联的大力支持下,携手润禾社工组织辖区内的学员朋友,开展“老北京毛猴”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毛猴”的世界,去领略大家的手艺吧!
大家满怀期待地相聚在腾讯会议,早早地将材料包、剪刀、纸准备好,等待活动的开始。手工老师以“老北京毛猴”的传统故事开头,和缓的声音、有趣的场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随后,老师为大家一一展示所需的材料及用处,帮助大家更好的完成接下来的手工制作,以及传统手工文化的学习。
在制作过程中,学员们与家属相互配合,紧跟老师的讲解步骤,还时不时的对着镜头展示一下自己的毛猴。不大功夫,两只小毛猴在树荫下下棋的场景就展现在摆台当中,惟妙惟肖。大家纷纷将自己的作品拍照分享在微信群,有位阿姨看到如此生动的小毛猴打趣到“毛猴要跑了!”
“老北京毛猴”手工活动为学员们的居家生活增添了一丝乐趣,让大家在手工锻炼中也学习到其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看到如此栩栩如生的“小毛猴”,您是不是也想拥有一个呢?那就一起来学习吧!
成品展示:
【附言】毛猴的历史背景:相传道光年间,在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有一家名为”南庆仁堂“的药铺。某日,店中一配药的小伙计因没伺候好账房先生而挨了一顿臭骂,小伙计怕丢饭碗只好忍气吞声。到了晚上,他在烦闷中无聊地摆弄着药材时,偶然发现蝉蜕具有某些形象特点,不由心中一动,便决定用中药材塑造一个”账房先生”。他选取了辛夷做躯干,又分别截取蝉蜕的鼻子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用白芨一粘,一个人不人、猴不猴的形象便出现了。拿给师兄们一看,也都说极象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小伙计觉得很开心,算是出了一口气。就这样,在无意间世上第一个毛猴诞生了。流传到社会后又被有心人加以完善,逐渐形成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